来自 军事 2020-04-01 15:21 的文章

疫情导致多国禁止粮食出口 中国人的餐桌还安全

来源:军武次位面

我们是否面临粮食危机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产生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口罩、防护服等医疗资源告急,然后是停工停业限交通,放大到整个世界,各国几乎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举措,而且现在已经发展到各主要国家都要“封国”的地步了。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

屈冬玉发出粮食危机警告

“封国”就意味着交通基本中断,人员流动近乎停滞,贸易也就很难开展了,就好比进入了以国家为单位的“末日生存”状态。这种状态下,最重要的资源可能并非医疗物资,而是粮食——被感染了还能自愈或治好,没粮食那可真是死定了!

果不其然,最近一段时间,多个国家出台了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的政策。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红萝卜、糖和马铃薯,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塞尔维亚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俄罗斯也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出口禁令。

▲各国都出现了抢购潮

澳大利亚已经粮食告急

与之相对应的是,主要小麦进口国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发出了新标书,摩洛哥暂停征收小麦进口关税直至6月中,世界各国的大米、小麦等粮食期货也开始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的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粮农组织预计,糟糕情况预计将在4月和5月出现。

这不免让人感到担忧,都知道疫情对经济会有影响,但粮食是人生存的刚需性资源,一旦出问题会动摇国本,而中国不仅要进口粮食,还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农业农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的谷物、糖类和食用油超过了一亿吨,除去肉类和油类,单论粮食进口,小麦348.8万吨,水稻254.6万吨,玉米479万吨,大豆8851万吨。

需要进口粮食,是不是因为中国自产的粮食就不够吃呢?

根据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谷物供应能够基本自给。

▲中国粮食单位产量非常可观

这里列几个数据,2017年,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6916.9公斤、5481.2公斤、6110.3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50.1%、55.2%、6.2%。中国的稻米和小麦产量位列世界第一,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

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6.6亿吨(谷物产量6.1亿吨),这同样是世界第一,6.6亿吨的数量,是1949年产量的近6倍(1.1亿吨),是1978年产量的2.16倍(3亿吨),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达5621公斤。

▲为了中国人能吃饱饭

袁隆平等科学家奋斗了几十年

这些数据可以归纳为一个简单的指标——人均粮食占有量,《白皮书》中给出的数字为470公斤,接近半吨,即每人每天可拥有2.5斤粮食。

按日常经验,一人一天一斤粮食,就不会挨饿了,一天两斤半已经比较富余了,而且这是把从婴儿到老人都算上的平均量,如果只计青壮年和中年阶段的人群,这个数值还要更高。

总之,吃饱是绰绰有余的,但问题也就来了,既然够吃,为什么还要进口呢?

因为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吃饱,还得吃好,肉、蛋、奶,这些高品质的食物,在谷物基本够吃之后,会成为进一步的改善性需求——无肉不欢,每天喝奶,这是很多人的常态。算上这些需求,中国的农业资源并不宽裕。

▲最新的卫星遥感照片

可以看出耕地都在哪里

中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人口也是世界第一,同时,中国的面积虽大,耕地却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6%,还要养活世界总人口的18.6%,就必须把耕地用在刀刃上,首先用来解决主粮生产,保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为此中国人做出的牺牲并不少——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还需要想方设法保证充足的灌溉。

▲中国的化肥使用量约5900万吨

等于美国 + 印度

中国平均每100斤粮食需要施肥6斤,总体约用掉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化肥。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流入水体还会进一步破坏环境,造成蓝藻爆发,水生物灭绝等次生灾害。

同时,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60%还要用于农业灌溉,在华北这样非常缺水同时又是粮食主产区的地方,就更是常年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仅仅是填饱中国人的肚子,已经付出这样的代价了,种植大豆等用来改善生活品质的农作物,就只能依靠国际市场。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在进口的粮食中,稻米和小麦只占很小比例,最多的是大豆。

大豆富含蛋白质,是优质谷物,更是优良的饲料成分——大豆首先用来榨油,剩下的豆粕可以用成饲料。

肉蛋奶,其实都是饲料通过牲畜转化而来的高蛋白食物。但中国的耕地有限,大部分得用来种小麦、水稻、玉米,剩下的就是全用来种大豆,也不足以满足需求,只能进口,这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做出的战略性取舍。

另外,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价格也比在国内种植低。美洲(主要是美国、巴西)大豆运到中国,2018年的价格约为3300元/吨,现在约2836元/吨,比国产大豆便宜约15%左右。所以,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买家,大豆采购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的三分之二,无论是问题还是比例,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如此大的需求量,这就不单纯是一个贸易问题了。美国是大豆的主要出产国,中国又是大买家,这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中美两国的政治议题。

▲美国大豆如果不能卖给中国

很多农场可就惨了

中国从美国采购大豆,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美国农业也解决了销售问题。如果中国不买,自己固然要受影响,美国的农场主们也要抓狂了——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的大买家,不能出口中国,只能烂在地里。

所以,在贸易战中,美国打芯片牌,中国就打大豆牌,也能整个平手。

当然,把大豆放在美洲(美国、巴西)这一颗树上,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还像对待石油一样,在国际市场上不断优化配置,拓宽来源,比如利用一带一路规划,把那些拥有肥沃土地的东欧国家也纳入大豆采购的篮子里,中国人吃饱吃好这件事,将会更有保障。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其实很少

(图片来自亿欧智库)

但是,中国的粮食供应也不是高枕无忧。

中国很大,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世界第一,不管什么指标,只要一算人均,都很低,耕地尤其如此——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1公顷,排名世界第126位,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只要稍不注意,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就很难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所以,中国有个“18亿亩”的耕地“红线”,也就是说,耕地绝对不能比这个数字更低,少于这个数,中国自产的粮食就有缺口,安全不在自己手里了。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守住这个底线,需要全国一盘棋,还要顶住各种追求短期利益的强烈冲动,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

▲榨油的大豆要进口

棕榈油全部需要进口

另外,除了大豆以外,中国的食用油(自给率32%左右)、糖类(1/4进口)等产品,以及一些农业的上游产业,也非常依赖于国际市场——石油,就是制造化肥的原料,但石油又是中国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资源,如果因疫情或别的原因造成石油进口大量减少,农业同样要受到巨大影响。

疫情除了造成贸易减少以外,还会因为中长期的交通管制、人员不能流动等因素,造成运输不力,劳动力缺失、工业减产、服务中断等一系列问题,同样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农业生产,实事求是的讲,这种局面难以避免。

▲中粮成都基地

128人15天建好9万吨浅圆仓

不过,我们现在能吃到的粮食,多数是以前攒下的已有存量,疫情即使有影响,也会延后,不会对当下形成严重冲击。但是像肉蛋奶这样不好长期储存的食物,受到影响,甚至是较大影响,恐怕是必然的。

可以总结一下——依靠几十年来攒下的家底,中国粮食供应基本无忧,吃饱没问题,哪怕持续半年或一年,也肯定不会挨饿。但吃好就未必能保证了,至少得做好肉蛋奶果油糖这些副食品价格要上涨一波的准备。

▲有粮不慌,没粮抓狂!

最后说明一下,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说的“粮食危机”从世界范围讲的——疫情之下,所有国家都要优先保证自己够吃,粮食主产国必然要减少或禁止出口,而对于那些粮食对外依存度太高的国家来说,这可能都不是危机,而是灾难了。

好在中国在粮食自给这条道路上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哪怕看上去损失了一些短期利益,也绝不把基本粮食安全放到别人的口袋里,这种坚持,在眼下的危机时刻顶了大用——

即使从现在起从国外一粒粮食也买不到,那么也许肉类、牛奶会受影响,但绝不会出现粮食危机,至少,保证大家每天吃到两斤米,这个底线还是没问题的。

中国人本质上是农业民族,在近现代,这个传统遭到了许多批判。但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农业民族未雨绸缪、自力更生的传统,使我们避免了寅吃卯粮,在关键时刻傻眼的窘境——种地种了几千年的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和传统,还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毕竟,一个连军队都会种地的国家,是不会缺粮食的。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