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19-11-29 10:31 的文章

从高以翔看,明星的生存空间只会被李佳琪这样


商场如战场。今年初,某咖啡品牌找到了公关公司,说是要做一场找明星做微博推广的营销活动,想咨询几位一线艺人的报价,总预算1000万。忙活了几天后,品牌方告知已选定人选,正在做合同。几天后,又传来消息,预算超支,要重新申报。又过了半个月,新的反馈来了,他们在忙上市,营销活动暂时搁浅,自此并没了下文。


直到某天,地铁广告上多出了一张照片:某鲜肉面带微笑,手里握着他们的咖啡。


品牌方先前的种种行为和话术,都是为了获取更多价格信息,帮自己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代言人。可这就苦了中间的公关公司,白忙就算了,在其他艺人那儿,自此没了好名声。


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却能反应一个事实:品牌方的日子不好过了。广撒网式询价,再从中选出一个性价比,这成了今年娱乐营销市场的主流。


价格,不说是选择艺人的首要考虑因素,至少是不得不考虑的。因为品牌方的预算有限。僧多粥少,受下游品牌方的影响,上游明星的日子也不好过。身处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娱乐圈,这些明星要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他们越来越拼。


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后经抢救无效去世。而据视频资料显示,拳王皱市明早期参与同一档节目的录制时,拼到脚抽经,被埋在塑料球海洋,疑似有窒息的可能性。


艺人拼就算了,奇怪的是节目组也很拼。看到皱市明所处境地后,参与同期录制的艺人和主持人均呼吁工作人员上前查看,却迟迟不见人施以援手:他们在忙着拍摄。


让明星做这么大的运动量合适吗?对艺人的安全隐患视若无睹合适吗?当然不合适。但当我们在谴责节目组的不人道时,有个问题更应该被正视:为何节目组宁愿对生命视若无睹也要赶进度?


答案其实很讽刺:为了生存。无论明星还是电视台,都需要足够大的流量作为支撑,才能接到广告,拿下代言。换而言之,整个娱乐生态其实是建立在流量之上后,靠品牌方的真金白银供养的。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他们只看结果,并不在乎你获得流量的难度系数有多高。在品牌方预算缩减,谨慎花钱的当下,只有更大的流量,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明星怒刷曝光度,节目组不顾人道只为打造更劲爆的内容,这种获得存在感的行为最终目的却只是为了生存。


而对普通人来说,明星或电视台保持竞争力的成本升高了无非是从一千万的收入变成八百万,收入不菲的明星和电视台生存难度抬高和我们有关系吗?


‘996’、裁员潮、机器人代替流水线工人……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在这个时代,明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正是普通人的缩影。微信之父张小龙说,目前中国人要面临的不是“存在感”的问题,而是更低一层的“生存感”问题。维系生存空间的难度系数增加,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限于明星和电视台。



我们还是用高高在上的明星来分析。



1、明星的生存压力


罗志祥曾说,以前当一个歌手,发完唱片后,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休息。但现在不敢了。要马不停蹄地接通告,保证自己的曝光度。因为你不拼命维持住自己的竞争力,其他人就会冒出来抢你的饭碗。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其他人”除了指新晋的流量明显外,还有网红。



去年,木村拓哉主演日剧《bg~身边警护人》上线,剧终后,日本媒体披露了其片酬为单集2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6万一集。全剧片酬不过200万。加上电影《假面饭店》的片酬,2018年全年,这位打拼几十年的日本传奇艺人的演绎收入不到千万。


与此同时,90后的网红李佳琪,年入过千万。


木村拓哉年收入不如李佳琪?这笔帐显然不是这样算的,我们还漏掉了木村拓哉的商业收入。2013年,日本一杂志发布了杰尼斯旗下艺人的广告收入,木村拓哉位列榜首。当年,他一人签了七家公司的广告合同,每份约2000万日元。这远超他的演绎收入。


但从手握7份广告合约的13年至今,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同巅峰期比,木村拓哉的代言品牌数量肉眼可见地在减少。或许再过几年,木村拓哉的收入将真的不如李佳琪。


因为明星的生存空间只会被李佳琪们进一步压缩。



木村拓哉的境遇不是个例,除了竞争激烈的娱乐圈更新换代和时间带来的人气消耗导致流量被分流外,还有日剧产业的低靡——除了前几年的《半泽直树》,日本近20年都未有过如《恋爱世纪》般风靡全国的神剧。


明星的曝光渠道被分流了。先是传统互联网时代,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接下来还有5G时代。技术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大年夜家家户户只都看春晚,到如今网游、夜店、音乐节等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各类场景都能打发时间,仅靠单一渠道的一部电视剧,能被所有人看到的概率变小了,制造辐射全域影响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木村效应”无法复制,同样,华语乐坛也无法再出一个周杰伦。因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始多样化,明星的曝光度被大幅削弱。


新事物压缩旧事物的生存空间,这同京东研发无人机后再难出一个杰出快递员并无不同。但最可怕的是,新事物往往还更具竞争力。


门槛高的传统媒介获得的流量变少,与之相对的,是曾经无法享有传统媒介资源的普通人,开始通过新媒体为自己引流。网红大V就此诞生。他们甚至不需要依靠制作公司,只需在社交媒体发表观点,在自媒体写文章,在抖音拍短视频……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些门槛更低的渠道,用更小的投入成本,在某一领域内获得簇拥者,从而获取流量。


网红获得流量的成本更低,这让他们相对于传统明星更具价格优势。对品牌方来说,卖口红,我可以花一半的钱找美妆博主;卖潮牌,我可以送时装博主一身行头,免费推广……即使要花一样的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李佳琪直播间观看人次有3682万。流量不比明星差,带货能力似乎还更强:性价比更高。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回报,这同无人机送快递成本更低,送错快递的可能性更小也无不同。原先的快递员生存空间只会随着时间被进一步压缩。


明星的生存压力,是时代更迭带来的,普通人一样无法幸免。或许你要说,快递员本身门槛就低,更难适应时代。关于适应能力我们暂先不表,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哪怕适应能力更强的95后乃至00后,要想生存,其实也不容易。因为普通人的上升空间也被压缩了。


我们从挤压了明星生存空间的网红来分析。


2、成为网红的门槛变高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公众号火爆那几年,正是经济数据最好看的时候:不想被时代淘汰的各类品牌方愿意花钱找网红大v试水。


而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别说公众号,即使是被大众默认为风口的短视频,投放广告也变得更加谨慎。这不是说品牌方现在不怕落后于时代了,而是因为预算有限。


僧多粥少,网红要面临的问题,跟传统明星并无不同。倘若我们再往上分析,就是品牌方的生存难度也变大了。这是经济下行的大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生存空间被压缩的,何止明星和网红?去年开始蔓延的裁员潮便是鲜活的案例。与此同时,要想在残酷的大环境里生存,保持竞争力的难度也提升了,普通人打破阶级壁垒的通道几乎被阻断。


我们还是以网红为例。5G让短视频成为风口,但普通人想通过短视频成为网红在现阶段可不容易:视频制作有门槛,这道门槛或许能跨越。但在僧多粥少的时候,你只有提供的内容更优质才有机会分到一口汤。不管哪个领域的网红还是大v,优质的内容才是竞争力。


但就像无人机的研发要靠京东,更优质的内容也需要更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那些短视频网红的背后,都站着能支撑更优质内容的MCN机构,而不是单打独斗。


与你竞争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类专业的团队和机构。没有专业团队支撑的普通人想做网红,无异于想独立研发无人机的快递员。机构和电视台话语权比网红和明星高,正是因为他们拥有更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


喊你跳舞的时候少穿一点,喊你录节目的时候要凌晨来,不听话的我就不为你提供配套的内容生产机制,你就等着被新人取代吧。


惨吗?惨。但最惨的还是连上牌桌机会都没有的普通人。他们或许不用受节目组的苦,但在只看利益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受生活的苦。


对于就想老老实实上班养家糊口的人来说,在一天一小变,十天一大变的新时代,要维持自己的竞争力,除了透支自己的身体‘996’以外,你还有的选吗?


某位专家去印度考察结束后,说他走遍全世界,只看到两个国家这么拼。一个是印度,一个就是中国。


“你对‘996’怎么看?”


“‘996’对我来说是奢侈。因为我们印度都是‘9117’。没有休息的时间。”



最后,这位专家赞美了中国人的勤劳,赞美了经济的崛起。这两年的经济形势究竟如何我们不做讨论,但经济的崛起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在走过一个阶段后,是否该正式一下这种过分的“勤劳”,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身上?“趁年轻的时候好好去工作,好好去努力,希望以后不用这么辛苦。当然,我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生命是短暂的。”


高以翔生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作者:地中海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