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1-08 10:30 的文章

伊朗退出伊核协议顾问|伊朗终于忍无可忍 决定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顾文俊

今天(5月8日),中、德、英、法、俄五国大使受邀前往伊朗外交部,负责政治事务的伊朗副外长向大使们递交了总统鲁哈尼的信函,信函通报了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减少对伊朗核协议的承诺,以此作为对美国违反伊核协议的反制举措。一时间,舆论哗然。在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一周年之际,伊朗终于忍无可忍,决定退出伊核协议?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李绍先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李彬

“减少履行”等于“部分退出”?

顾问:伊朗宣布减少对伊核协议的履行承诺,此举被外界视为“部分退出协议”。这一年来的态势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高压政策是不是已经让伊朗忍无可忍?

李绍先:我不认为是“部分退出”。从现在的情况看,伊朗留在协议内,仍然符合它的利益。无论是从占据道义制高点还是拉住欧盟的角度考虑,它都不会选择退出。之所以宣布“减少履行”,其实是有针对性的。在(美国单方面退出)一周年之际,伊朗宣布这个决定,有两个意味,一是在美国的重重施压之下(比如5月3日美国对有关国家向伊朗提供核燃料有所动作),伊朗必须做出姿态,否则对国内都无法交代,二是声称依然留在协议内,但是不再执行部分条款,此举恰恰针对的是美国5月3日的制裁措施。总体而言,伊朗作此宣布,是有理、有利、有节的回应,这种回应也给欧盟一些国家施加了新的压力。

顾问:在鲁哈尼致信五国领导人之后,伊朗外长扎里夫还致函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宣布伊朗减少履行承诺的具体技术和法律细节。能否猜测“减少履行”会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李绍先:我觉得重点可能会集中在两个方面,因为伊核协议对伊朗的约束主要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协议规定,伊朗的浓缩铀不得高于3.5%,这一点恐怕会被它突破,二是协议规定,伊朗不得有浓缩铀之外的其它核燃料,原本在改造中的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会否重建,不排除这种可能。

李彬:我推测起来也是这两个方面,一是突破对浓缩铀浓度的限制,二是在阿拉克反应堆的停止改造或重建上。伊核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限制其浓缩铀规模,二是改型阿拉克的反应堆,使其只能生产极为少量的钚。但是,我猜它不会全面推翻对浓缩铀规模的限制。

顾问:鲁哈尼就这一决定解释说,伊朗并不是要退出伊核协议,并表示,欧盟有60天时间与伊朗举行会谈。伊朗希望欧盟在未来60天内有何表示?

李绍先:这个“60天”也是有针对性的。5月3日,美国宣布,针对伊朗民用核设施的7条制裁豁免4日到期,其中两条不再续期,另外5条则被设置了90天的豁免续期,允许伊朗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维持相关民用核合作,目的是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以完全杜绝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可能。伊朗现在对欧洲国家提出的“60天”期限其实就是针对美国的“90天”。它想让欧盟做的也很明显,一是欧盟在美国的制裁面前不能退缩,二是欧盟得拿出实际的措施,迄今为止,欧盟虽然组建了所谓的转移支付平台,但是尚未运作,而且能够使用这个平台的欧盟企业也就一两家,实际上是形同虚设。

顾问:今年初,欧盟曾宣布,将就伊朗情报机构策划在荷兰、丹麦和法国的暗杀行动,对伊实施制裁。伊朗此前曾否认有关指控。这件事情后来有没有下文?

李绍先:很难有下文。欧盟声称的伊朗在欧境内策划的暗杀行动,主要针对的是“人民圣战者组织”(伊朗的反政府武装),这个组织不断在伊朗国内实施恐怖袭击,又在欧洲国家堂而皇之地举行公开的聚会和活动,伊朗肯定会对此采取一些行动,但是,欧盟国家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也许只是伊朗使馆的人员对该组织成员进行密切的跟踪,因此,所谓的制裁也不太会真正落实。

美国会否做出军事反应?

顾问:此前三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发布声明称,美国向伊朗沿海派出一艘航母和轰炸机作战群。据悉,除此之外,美国还可能会在该地区部署"爱国者"反导系统。如果伊朗重启部分核计划,会不会促使美国做出军事上的反应?

李绍先:不会。美国已经退出核协议,就算伊朗重启核计划,它也没资格采取反制。现在,美国对伊的强硬政策可能受博尔顿的影响很大,博尔顿这帮人比较好战,给人的感觉是,有逼迫伊朗做出过激反应的嫌疑。但是,不存在美国因伊朗违反核协议而向伊朗动武的可能。

李彬:美国去年退出伊核协议,主要的动机并非协议本身,对伊核协议的内容也提不出明确的批评,它主要不满意的是伊朗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和美国作对、和以色列作对。因此,协议本身发生的任何变化不会改变美国的决心。这一届美国政府对伊核协议并不那么敏感,相比之下,黎巴嫩真主党或叙利亚政府军的军事行动对其影响更大,地区军事格局或形势的变化对其造成的反应更为强烈。

顾问:美国媒体援引政府官员的话称,华盛顿之所以要增加在该地区军事存在,是因为美情报机构截获了伊朗欲攻击驻中东美军的计划。这种理由站得住脚吗?

李彬:不排除伊朗有意攻击驻中东地区的美军,但并不是美国派遣航母战斗群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防范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方面认为,如果美国不让伊朗石油出口,别国石油也休想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出口,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和伊朗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交锋。

顾问:据估测,伊朗经济去年萎缩3.9%,预计今年将连续第二年萎缩,通胀率可能达到40%。有智库分析说,特朗普政府的希望是,制裁带来的经济困难促使伊朗人民推翻他们的政府,继而让军方人士掌权。

李彬:在颠覆政权这方面,特朗普政府可能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想法。在中东地区,有些国家原本是军人掌权,宗教则被强人所压制,但是,美国照样能将那些强人政府推翻,而让那些宗教势力纷纷出笼。类似这种左手搏右手、右手搏左手的方式只能说是瞎搞,背后并无严密的逻辑。在伊朗问题上,奥巴马政府的立场是,如果伊朗不发展核武器,美国就解除制裁,特朗普政府觉得这么做不划算,除了不发展核武器,伊朗还得停止研发导弹,而且,在地区军事格局中不许跟美国和以色列作对。原来,奥巴马政府的一块钱可以买一样东西,特朗普想用一块钱买三样东西,他现在把制裁全都加上去,就是逼迫伊朗以三换一。伊朗当然不会轻易就范。至于扶植军人上台,未必符合美国利益。

顾问:结合伊朗宣布减少履行核协议、美俄《中导条约》被撕毁、朝鲜弃核前景不明,如何评估当前全球核安全态势?

李彬:全球核安全态势显然变得更为严峻了。原因是,美国将大国关系重新定义为权力竞争,而且要将核武器作为权力竞争的手段,此举会带来更严重的核对抗;美国和这些有潜在发展核武风险的国家打交道的方式有所变化,以前是一块钱办一块钱的事情,现在想用一块钱办十块钱的事情,使得达成和解的困难增加;目前有核能力的国家在增长,非核技术与核技术的捆绑又相互交缠,需要新的智慧,才能重整今后一段时间的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