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

  2019年10月2日,上海一所中学的摄影社成员在上海市政府门口冒雨拍摄升旗仪式。陈淑珉/摄

  “浅谈青少年爱情观”“聊聊偏见那些事儿”“自控!自控!”打开公众号“走心Psychlone”,你会看见好文推荐栏这样显示。

  “走心Psychlone”是上海一所高中心理社的公众号,除了学校心理老师的偶尔指点,策划、撰稿和美工由十几位高一、高二学生完成。它在非考试季每周推送一次,内容包括心理学科普文章,以及同学们对成长烦恼的讨论。

  “爸妈觉得我们自己做公众号好厉害,我觉得其实门槛很低。”“走心Psychlone”负责人、高二女生徐逸清说。向来喜欢倾听同学“吐槽”心事的她,在运营公众号的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疗愈’他人,是很神奇的事情。”

  近几年,高中生依托学生会、社团或出于个人兴趣而创立、运营的公众号在上海大量涌现。他们会为了策划推送而主动发掘身边的故事,为了让图文更加精彩而瞒着宿管老师熬夜,更会在朋友圈看到转发的“小作文”推荐语而激动不已……

  公众号正逐渐成为这群少男少女重要的社交纽带和情感寄托。

  成就感来自“被更多人看到”

  “摄影是讲故事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法,我希望通过摄影和推送,发掘生活中别人看不到的美感,做时代的见证者,同时也想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二女生管晨毓负责运营学校摄影社的公众号。

  爱好摄影的管晨毓一进高中便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新生报到、军训、运动会、学农、文艺比赛、元旦迎新……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图文编发后,每当看到同学和老师在朋友圈转发、点赞,她都会有“满满成就感”。

  让管晨毓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国庆假期,摄影社连续第12年组织爱国主题外出采风。“受台风影响,10月2日那天一早就下着大雨,但大家依然6点多就来集合了,每个人都小心地用塑料薄膜包着相机。升旗的情景特别壮观,结束后我们还给值勤官兵送了纪念相册”。

  “被更多人看到”“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是这群高中生的愿望。

  “去年国庆,我记得在市政府门口拉起社旗高喊出口号的样子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那是我对摄影社最美好的初印象。这是一个温馨充满热情的社团。今年,作为社长,我不仅要拍摄自己的作品,更要记录大家认真拍摄的场景。”在3天后的推送中,管晨毓这样写道。

  和徐逸清同校的高二女生刘怡然负责运营学校里学生电视台的公众号。作为电视台采编组负责人,她希望带领组里的小伙伴,把公众号做成展示校园的媒介。

  每年军训期间是公众号大量“涨粉”的时机。去年8月,刘怡然“灵光一现”地想在军训前一天策划一期“特刊”,让新生了解校内的标志性建筑,于是一个人完成了策划、撰稿和美工的全部任务。“当时住在夏令营,直到凌晨一两点才做完推送,但是能让新生了解校园,我觉得熬夜也值得”。

  军训期间的推送让刘怡然和小伙伴们感受到齐心协力努力的快乐,推文的反馈则给予他们成就感。那几天,他们接连策划制作“军训小贴士”“军训照片大放送”“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等内容,都有不小的阅读量。有家长在推文下评论“你们的努力工作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刘怡然觉得很感动。

  “熬夜”不是“煎熬”,而是“坚持”

  当被问及“做公众号时难忘的经历”时,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出现了:熬夜。但在这群高中生看来,“熬夜”不是“煎熬”,而是“坚持”。当团队主动留下来,打磨出一篇优秀的推文时,他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幸福。

  管晨毓回忆起去年暑假时参与的沪台夏令营摄影工作,“夏令营成员休息了,我们就开始工作了”。在一周夏令营期间,她带领社员们拍照、筛照片、传照片、编辑推送,为了确保参加夏令营的每个学校都能“露脸”,大家每天都忙到深夜。

  在夏令营结束的当天,为了剪辑视频、完成一期“7天回顾”的推送,社员们甚至一起工作到凌晨4点。“其实我们有时候不需要那么多人手,但大家出于热爱,都想主动留下来陪你去做,这让人很感动。”管晨毓说。

  对于“熬夜”,与管晨毓同校的高二男生刘骁羿有相同的感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