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王新军反思“手撕鬼子”,拍出《河山》

  由王新军执导,王新军、秦海璐主演的电视剧《河山》在北京卫视播出。这部剧以国共合作为大背景,讲述了杨虎城部下团长卫大河(王新军饰)在地下工作者姜雅真(秦海璐饰)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故事。日前,王新军、秦海璐接受媒体采访,生活当中,二人恩爱甜蜜,秦海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包围着,自己是被保护着的。”

  ●拍摄

  群众演员进组先剃头

  《河山》以史为据,将历史上陕军真实的抗战事迹作为创作基础,通过卫大河等一众英雄的峥嵘过往,再现陕军与共产党精诚合作,团结各方力量携手打击日寇的年代故事。创作团队在服化道上追求细节,所有人佩戴的领章、军衔,包括角色的称谓都经过历史考究;在战争场面的置景上,专门邀请军队的老领导来共同挖战壕,设置四万个炸点。

  还原战争场面无疑要请到数量庞大的群众演员,但是光有数量远远不能体现战士们的真实状态。在王新军看来,瞬间把众多群众演员变成一个个久经沙场的战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群众演员不是军人,所以来了之后,从站立到行走各方面都要对他们提出军事化的要求。”为了统一剧中战士们军帽下的发型,每个来到剧组的群众演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头,王新军还特意提示观众仔细观察一下演员们的发型,“除了一些特殊的人物,在一线打仗的将士都会把头发剃掉,这也是《河山》和其他的剧相比的不同之处。”

  ●抗日剧

  “雷剧”过后是精品

  王新军此前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就算抗战武侠剧《抗日奇侠》里“手撕鬼子”的王牧风,这部剧曾被网友用来鬼畜、恶搞,甚至被吐槽为“抗战神剧”鼻祖,王新军也由此被观众调侃为“抗战神剧”本“神”。日前他在微博发表长文对此作出回应:“聆听观众的声音是我的职责所在,大家这些年来的肯定与批评,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这次自己做导演拍摄“抗日剧”,带着对于以往参演抗战剧时的反思,在“情节大于人物还是人物大于情节”这个问题上,王新军决定先以一个扎实的人物作为核心,再围绕人物讲故事。剧中,王新军扮演的卫大河是一个性格豪爽耿直,骨子里刻着忠孝节义,但又不失敏锐和叛逆的陕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卫大河被调到中条山游击纵队与八路军、中央军、晋军、川军共同抗日,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人生蜕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在捍卫祖国国土之时,他宁死不屈、霸气十足,在陪伴父母之时他乖巧得像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在追求爱人的时候他又不乏可爱笨拙。相比其他“抗战神剧”中的英雄角色,卫大河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王新军看来,之前所谓的“雷剧”是从创作本身开始就走进了一个误区,让大家认为抗战题材的剧作就是相对低成本的,有时还会为了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加入适得其反的情节。对此他把“雷剧”看成一个向精品迈进的过程,“‘雷剧’的出现是一个行业的惯性问题,随着我们的创作手法、认知、思想都逐渐地统一起来,制作出抗战题材的精品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细节

  还原陕西的风土人情

  《河山》的故事发生之地在陕西,剧中很好地还原了陕西的风土人情。剧中的人物大都操着一口陕西话,相互之间的称呼也都符合陕西的习惯。剧中卫大河的口头禅“哈(尸从)”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西北方言热,包含了“谝”、“达”这些一听就充满亲切感的方言。

  此外,剧中包含了大量真实的社会生活细节,从肉夹馍、臊子面等特色面食,到传统节日时的习俗,都透露着浓浓的西北文化气息,比如辛柏青和秦海璐两人在吃饭时,辛柏青就做了“正宗祖传的臊子面”。展现这些细节对于从小就生长在西北的王新军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因为是西北人,爱吃面,秦腔也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包括我们这戏里有贴窗花、过年、元宵节等氛围的一个铺排,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这部戏的地域特色。”

  ●夫妻档

  工作起来又难又开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