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定格活力中国的新春图景

  编辑出版流程的确定性与记者行走一线的不确定性天然构成矛盾,尤其是在人忙事多的新春时节,采访工作的顺利与否、记者回稿的效率和质量,都对编辑的快速反应、及时调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版面编辑作为“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掌镜人”,运用好“镜头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又要准确把握基层一线的新变化新生态,做到客观真实不妄言、粗细真伪有判断,力求提升高度、追踪热度、挖掘深度,精准把握党报要闻版面的定位。

  “新春走基层”活动持续9年,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春节期间的自觉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可以说,“新春走基层”是新闻工作者在春节这个时间节点上,持续深化“走转改”、坚持“三贴近”、俯身“抓活鱼”的重要契机,更是增强“四力”的开年第一课。

  和往年一样,人民日报今年如期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要闻六版成为发稿主阵地,编辑组承担了大量稿件的编辑和刊发工作,精心制作、浓墨重彩推出4期“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整版,推出“讲述·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人物报道,编排6期“新春走基层 人和家顺事事兴”组合报道。通过62篇稿件、44张照片、8个视频,展现了用脚力丈量新时代的长征路、用眼力捕捉追梦人的奔跑身影、用脑力洞察流动中国的无限活力、用笔力描绘好鼓舞人心的奋斗故事的时代画卷。

  与此同时,作为版面团队还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版面如何创新才能尽可能避免报道模式化、同质化?简单的集纳整合难以激起读者的新鲜感和阅读兴趣,传播如何实现多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人民日报今年改版的核心是全彩提质、办成一张精品化报纸。“新春走基层”是全彩时代的一次“大考”。编采互动如何更加高效出彩?编辑出版流程的确定性与记者行走一线的不确定性天然构成矛盾,尤其是在人忙事多的新春时节,采访工作的顺利与否、记者回稿的效率和质量,都对编辑的快速反应、及时调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将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认知结构定义为“框架”。在新闻传播领域,“框架”意味着在保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对新闻事实做出选择与取舍、架构与凸显。新闻框架如同照相机的镜头,镜头内囊括的表意符号构成媒体呈现的社会剪影,进而转化为受众感知的社会真实。对报纸版面来说,叙述手法、修辞结构、视觉图像都是构成镜头画面的表意符号。因此,版面编辑作为“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掌镜人”,运用好“镜头效果”至关重要。下面以4期“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专版——《晒晒咱家新年货》《今年春节不一样》《新年新作为,我们加油干!》《走基层 看繁荣发展活力》为例,探讨版面如何“选景运镜”,定格活力中国的新春图景,描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基层一线追梦人的群像。

  用好“广角镜头”,连接“上”与“下”

  相机的广角镜头视野宽阔,能以透视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版面上用好“广角镜头”,就是要在策划与架构时连接“上”与“下”,全面呈现出祖国繁荣吉祥、人民幸福安康的新春图景,全方位展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积极变化,烘托起热气腾腾、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

  这是由党报的性质和要闻版特别策划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这要求编辑更好地把党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把党的主张和人民诉求统一起来。另一方面,特别策划旨在以集纳式专版的形式,寓多样性于统一、寓独特性于整体,突出重点、强化效果;集纳的“抓手”就是将各地记者行走一线收集到的信息归纳整理、提炼升华,力求版面既讲述鲜活故事、传递基层新风,又具有思想深度、凸显主流价值。

  站位接天线,把握时度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