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文丨圳论评论员 谢仕亮

近日,安徽郑先生投诉称,自己和同事今年8月在京东商城“秒杀”了一台价格为810元的戴尔商用迷你主机,可收到快递后却发现是一箱卫生纸,“商家说发错货,让我们取消订单再赔偿200元,但始终没做正面解释和道歉,我们也不接受这个赔偿。”为此,双方僵持近5个月。最新消息称,京东商城已经按照平台规则对商家做出处理,经协商后,要求商家重新发货两台主机。


郑先生810元购买产品的截图 受访者供图


又见商家“不慎”标错价引发的网购争议。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前阵子被炒得热腾腾的“果小云事件”:一淘宝店家因操作“失误”将26元4500克的脐橙写成了4500斤,遭“羊毛党”恶意“薅羊毛”,导致店铺一度被迫关闭。店主称自己是果农,与叔叔凑钱开店,一家人都指着能靠它养家糊口,跪求放过,得到电商平台力挺,以及网友的同情。这一事件几经反转,最终店家因涉嫌“营销炒作”而受到网友口诛笔伐。事件也让吃瓜群众更趋理性,不再那么轻易一边倒式地同情商家。

“秒杀”电脑变纸巾事件中的京东商家,在这样的舆论语境下说“‘秒杀’商品标错了价”,想让人信服?有点难!在网购时代,“秒杀”的定义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只用一秒钟。要知道,拿来“秒杀”的商品,价格是消费者最大的关注点,商家不大可能会糊涂到忽视如此重要的关键信息。自己的商品标了什么价格都不清楚,就拿来“秒杀”?另外,“4599元/台”与“810元/台”两个价格之间,既非小数点区别,也非单位有异,而且“长相”也相去甚远。因此,“标错价格说”经不起推敲。商家打的什么算盘,怕是不言自明。

退一步说,即便商家真的“手抖”“眼花”不慎标错了“秒杀”价,但为逃避平台的订单发货监控系统,不与买家沟通,自作聪明用纸巾作为代替品发货,意图偷梁换柱、瞒天过海,这又是啥“神操作”?像搞恶作剧一样把消费者当猴耍,太不把消费者当消费者了。这已不是什么技术操作失误所能辩解的了,而是有意欺骗,是诚信问题。对消费者要“正面解释和道歉”的诉求选择置之不理的态度,更令人无语。

市场经济,诚信无价,信誉最贵。任何商家都应爱惜自己的羽毛,坚守诚信的底线,依规经营,即便是员工操作失误,也不能轻易“甩锅”给消费者,商家更不能为了聚人气、挣流量而恶意消费消费者的信任和耐心,让自己的信誉廉如纸。毕竟,消费者永远是上帝,欺骗糊弄上帝,怎会有好果子吃?

虽然此桩网购争议已在电商平台的协调下得以平息,但由此带出的问题值得人们思考。比如,电商平台是否有必要形成纠错机制,让电商在不慎标错价的情况下有回旋余地,以合适的成本解决问题。比如,如何修复电商平台订单发货监控系统漏洞,避免以“纸巾”代替“电脑”发货畅行无阻的黑色幽默重现等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