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李庆昆。张永进 摄

    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迷彩战斗着装的维和部队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受阅,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侦察营营长李庆昆忍不住热泪盈眶。

    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前不久,李庆昆作为中国第六批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快反中队中队长,刚刚从纷飞的战火中完成任务回国。这已是他第二次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

    从军14年,李庆昆两次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两次。

    在战火纷飞的西非大地上,李庆昆多次经历生死考验,他说,“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还愿意再赴战场!”

    没有天生的“特战精兵”

    2013年,应联合国请求,中国首次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包含在其中的警卫分队,代表着中国首次向海外派遣作战部队。

    “这就是军人向往的战场!”听到这个消息,李庆昆感到热血沸腾。

    他迅速报了名,当时李庆昆正在备战“砺刃-2013”全军特种兵大比武。为了不让李庆昆分心,上级领导开玩笑说,赢了就让他去维和。以“军人的字典里没有第二”为目标的他训练愈发刻苦,甚至开始“拼命”。

    手榴弹投掷是李庆昆的弱项,为了把短板补上去,他每天晚上熄灯后都会再爬起来,回到一片漆黑的训练场,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一遍遍练习,直到胳膊累得抬不起来。

    适应比武场地的前一天,李庆昆突发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让他近乎虚脱。但当战友劝他休息一天时,他咬着牙摇摇头。第二天,包括应用攀登、武装6公里障碍越野、特种射击等在内的10个课目演练,李庆昆无一缺席。冲过终点后,他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

    病痛没能阻止他向第一冲击的步伐,在最终的比武中,李庆昆一举拿下3金1银1铜的好成绩,综合成绩第一名,成为不折不扣的“特战精兵”。

    没有天生的特战勇士。李庆昆刚入伍时体重100多公斤,还没入新兵营就遭到了“嫌弃”。没人愿意领走这个把军装都撑圆了的胖子,几个新训骨干用“抓阄”来决定他的去向。那天,李庆昆躲在被子里哭了。

    随后的训练中,李庆昆没再流泪,反倒流了不少血。为了练习越野跑,他每天比规定时间早1小时起床加训;单杠训练,上去就没有低于过100次,掌心的血泡被磨成血痂,又磨破成了新的血泡;俯卧撑、仰卧起坐和蹲起是每日必练,直到双腿打颤,上厕所都蹲不下去……

    等到新兵下连时,他硬生生减掉了20多公斤,体能成绩全优,多个连队抢着要。入伍第一年,他通过“特战精兵”认证;第二年打破集团军特种兵6公里武装奔袭纪录;第三年以全优成绩被上级认证为“猎人”“优等狙击手”。

    后来,有人评价这个浓眉大眼、一身肌肉的汉子是“天生的特种兵”,但李庆昆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孩提时代听过的先辈们浴血拼杀的场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直到踏上赴马里维和的征程,他才感觉心底那一点空缺被填补了。

    “军人怎么能不想上战场?有机会不去,那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李庆昆说。

    “你是我见过最厉害的中国军人”

    2013年7月的一个下午,载着中国第一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的飞机降落在加奥机场。满目疮痍,是这里留给李庆昆的第一印象。

    “机场刚刚被袭击过,墙上全是弹孔,玻璃都碎了。”李庆昆曾想象过很多次马里的样子,但走下飞机时看到的情景,把他的想象全部推翻了。

    最初的加奥任务区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片荒地,官兵们晚上的睡眠常常被打断,因为火箭弹随时可能来袭。大家就抱着枪入眠,随时准备进入掩体隐蔽。

    炮火声激起了李庆昆的斗志,“字典里没有第二”的他在马里也习惯性冲在危险的第一线:站第一排、坐第一辆皮卡车、第一个带队出任务。

    最让李庆昆感到骄傲的是在马里“打响第一枪”。2014年5月,马里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展开激烈交火,很快战火便蔓延至距离加奥任务区仅14公里的地区。根据当时局势,中国维和指挥部决定在距离战斗区8公里的地方开展一场实弹战术演习,以示震慑。

    演习前一天,“谁来打响第一枪”的问题被提了出来。这一枪打得准不准,决定了演习能否起到震慑作用,一旦失手,局势便不再可控。

    “我来!”李庆昆又一次率先站了出来。

    后来李庆昆回忆,演习那天的天气其实并不适合射击。风沙很大,能见度很低,“但在马里,这是正常的天气。”

    演习中,他快速做着跃进、据枪、瞄准等动作,当所有人为他捏了把汗时,随着一声枪响,150米外的目标应声爆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