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打鬼子】系列连载第29期,以当年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为线索,全面讲述抗日战争14年的全过程。许多图片为第一次展示,极其珍贵。

1937年十月上旬,河北的保定、沧州、石家庄相继失陷之后。日军气势汹汹扑向晋北,直指太原。图为逼近娘子关的日军。

此时,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正准备在忻口与日军展开一次大战。为了争取备战时间,阎锡山命令晋绥19军固守地势险要的山西崞县(今原平市崞阳镇),至少要拖住日军10天的时间。第19军王靖国部(主要兵力为407团)与34军第196旅姜玉贞部,分别固守在崞县和原平镇。下图为日军的炮兵部队在王家宅观测中方设在崞县的阵地。 

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从代县向崞县进攻。在日军飞机和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王靖国部依靠步枪、机枪及少量的火炮进行还击。 下图为日军从白家湾方向攻击崞县城。

虽然火力明显不如日军,但依然坚守了一周的时间,最后不得不用大刀、石头、铁锹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团长刘良相与石成文及近半数官兵阵亡。下图为日军从大乐沟方向攻击崞县城,远处为两发炮弹爆炸时的情景。

8日晨,中方军队撤出崞县,三千多伤员转移到原平镇,9日崞县沦陷。图为日军缴获的中国军队架设在崞县城门上的山炮。

下图:日军在崞县县城里缴获的地雷。

下图:日军在崞县县城里发现了一处中国军队遗留的弹药库。在晋绥军中,有很多士兵是抓来的壮丁。他们不仅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而且各怀私心。战斗打响后,有很多人临阵脱逃,甚至主动投降。这也是导致中方战斗力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图:日军在崞县县城里缴获的航空炸弹。

下图:日军在崞县县城里缴获的机枪。

下图:日军在崞县缴获的装甲列车。

下图:日军在崞县县城里缴获的被拆成零件的火炮。

下图:日军列队进入崞县县城,城门上的礼仪廉耻四个字与日军的侵略行径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下图:日军用征缴来的骡子载着物资进入崞县县城。

与此同时,日军混成第15旅团于4日绕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在完成7天的守城任务后,又奉命死守三天,最终伤亡殆尽。下图为日军的敢死队准备对中方阵地发起攻击。

日军破城后,196旅剩下的官兵又与日军进行了残酷的巷战,逐院争夺,最终全旅4300多名官兵除少量被俘外,大部分战死沙场。只有260余人于11日成功突围而出,旅长姜玉贞也在战斗中弹殉国。下图为原平的巷战中,日军的机枪手在墙洞里朝中方射击。


一个小小的县城,加上一个小镇子,不仅让日军消耗了近十天时间,而且死伤惨重(日军死2108人,伤2241人,失踪15人)。这让日军恼羞成怒,他们破城之后便开始残杀居民,据统计,此后的五天内,日军在崞县残杀居民及伤兵2500多人,在原平杀害3000余人,平均一天杀1000多人。


晋绥军在崞县和原平两地的英勇抵抗,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打乱了日军拟定的进攻山西的计划,使晋绥军的增援部队有充裕时间集结于忻口,为随到来的忻口战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崞县与平原镇的战斗中,晋绥军仅第205旅和补充第一团的阵亡的军官就有7人,他们分别如下:

第407团上校团长刘良相,山西山阴县人,学兵团毕业。

第407中校团附高育麟,河北博野县人,保定军校毕业。

第407通信排排长李慕耕,山西静乐县人,第七十师深造班毕业。

第410团上校团长石成文,山西绛县人,学兵团毕业。

补充第一团第一营上尉营附吴敦儒,山西应县人,北方军校毕业。

补充第一团第一连上尉连长陈日强,山西介休县人,北方军校毕业。

第19军军部中校参谋吴某某,江苏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