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文/马荣升

说起塔山阻击战,人们津津乐道的我军指挥员往往是林彪、程子华、吴克华等人,但实际上,作为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的胡奇才同样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誉为虎将的胡奇才一生参加战斗无数,功勋卓著,曾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3团、第11师政治委员,八路军第129师第770团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1支队司令员、东北人民自卫军第3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1军副军长、辽东军区司令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红军就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去!”

胡奇才原名胡其财,1914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念过几年私塾,给地主当过长工,卖过豆腐,受尽了地主的欺压凌辱,自幼萌生了通过当兵改变命运的想法。黄安地处大别山,是红四方面军发源地之一。1927年,革命风暴席卷黄安,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黄安、麻城地区农民举行暴动,建立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受苦受难的农民奋起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胡奇才也加入了少年先锋队。1930年4月,15岁的胡奇才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1军第1师第1团1营1连当战士。他苦练杀敌本领,最终成为连里的优秀射手。

1932年1月,成立后的红四方面军发起商(城)潢(川)战役,决心夺取商城,向北扩大苏区。红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术,一举击溃增援商城的国民党军。胡奇才在追击逃敌时负伤,子弹穿过胸肌打穿右臂。一个月后伤口愈合,但伤臂无法伸直,右手也无法用力,组织上动员他到后方招待所当服务员。“不!我要上前线打敌人!”面对胡奇才的坚决态度,上级没有责怪他,反而对其勇敢精神表示赞许。其后,他被分配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营2连当班长。为了恢复右臂功能,胡奇才利用夜间偷偷练习单杠。由于无法握紧单杠,他总是摔下来,但每次都忍痛爬起来继续练习。一段时间后,右臂功能居然逐步恢复,连举枪射击也自如正常了。鉴于他参加红军以来有着20多次战斗和3次负伤的光荣经历,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尔后被提升为排长,3个月后又被相继提升为红四方面军红4军第11师第32团3营9连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

1932年10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并亲任“剿匪”总司令,对鄂豫皖苏区实施第四次“围剿”。由于中共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的战略指导错误,红四方面军未能打破敌人“围剿”而不得不实施转移。期间,胡奇才与连长带领全连战士与敌人浴血战斗,成功掩护李先念等师领导安全转移,胡奇才也因此被提升为3营政治委员。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下,红军一边与敌周旋,一边且战且退。11月,红四方面军自陕西户县分前后两个梯队转移,方面军总部随后梯队行动,胡奇才所在的32团担任后卫。后梯队在行进途中与国民党军两个旅遭遇,红军前后梯队被拦腰截断。在此危急时刻,胡奇才所在的本来担负后卫任务的3营立刻变身为尖刀营,迅速组织援救。他和营长陈再道各带1个连,一阵猛打猛冲并顶住敌人数次反扑,掩护方面军总部和后梯队迅速通过敌人阻截地域。在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左腿射入,从膝关节穿出,但他忍痛继续指挥部队后撤,最终带领部队脱离险境。

◆红四方面军第4军团以上干部合影,后排左四为胡奇才。

为尽快摆脱敌人,方面军在行军途中对伤病员进行遣散。考虑到胡奇才腿部受伤后行动不便,团政治委员张成台想把他安排到老百姓家中养伤,胡奇才当即回答:“叫我离开红军,我万万不能从命。红军就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去!如果非要把我丢在老百姓家里,那就现在给我一枪好了!”看着这位性格倔犟、打起仗不要命的部下,张成台内心矛盾纠结,最终同意他继续随部队行动。红四方面军跋山涉水,克服千难万险,最终于1933年2月抵达川陕,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胡奇才腿伤痊愈后调至第31团1营担任政治委员。

红军立足未稳,国民党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调集38个团近6万兵力,对我川陕苏区实施“三路围攻”。方面军决定依托有利地形,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敌实施节节抗击。4月,胡奇才率1个连在屈家山一带阻击敌人时遭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他果断命令分散突围,最终率全连安全返回师指挥阵地,受到师长倪志亮和政治委员李先念的表扬。在突围过程中,他头部负伤,虽未伤及要害,但自此落下病根,一旦发作起来头疼欲裂。5月中旬,红军开始反攻,将国民党军左路纵队9个团分割包围于空山坝地区,敌军全线崩溃,红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最终取得反“三路围攻”的胜利。在战后的部队扩编中,胡奇才被提升为33团政治委员,团长张厚昌。

尽管敌人的“围剿”计划被粉碎,但红军处境并未根本好转。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胡奇才率部跟随。6月,方面军先头部队和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北麓胜利会师。中央确立了红军主力向北进攻以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但由于张国焘的犹豫不决,红军在走与留的问题上延误了时机。7月中旬,红4军军长王宏坤命令胡奇才等率部开赴茂州,并强调要从雁门关过铁索桥。胡奇才将雁门关误听为燕门关,致使部队走错了路,被撤销政治委员职务。直到两个月后,他又被重新安排到第12师第35团担任政治委员。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北上战略方针,擅自命令红四方面军全部南返阿坝地区。胡奇才不得不率部在敌人围追堵截下三过雪山草地,许多战士在恶劣环境中白白失去了生命,这让他心痛万分。红四方面军为打破敌人围堵,决定对国民党军实施攻势作战。胡奇才随第12师翻越4000多米高的夹金山,突破国民党军把守的紫石关,并一鼓作气攻下天全要隘,歼敌2000余人。就在形势有所好转之时,张国焘又犯了冒险主义错误,强令红军进攻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名山、邛崃等地,并向成都方面发展。经过激战,红军损失近万人,不得不撤出。在连续作战中,胡奇才率部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的一次次进攻,成功掩护方面军机关安全转移。12月,他被提升为红4军第11师政治委员,师长陈再道。1936年4月初,红四方面军由于连续减员而再次整编,胡奇才出任红4军第12师政治委员,师长张贤约。由于广大红军干部的坚决斗争,也由于形势的逼迫,张国焘最终不得不同意红四方面军重新北上。10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实现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抗战爆发。根据国共两党协议,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原红12师改编为129师第358旅第770团,张才千任团长,胡奇才任副团长。不久,中共中央决定在八路军中恢复政治委员制度,鉴于胡奇才不仅能打仗,还善作思想政治工作,他被任命为第770团政治委员,同时被派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8月,胡奇才被派往山东从事敌后工作,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副支队长。

◆1943年,胡奇才率鲁中军区2团在临朐冶源歼灭日军一个小队 。

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东和华南”的战略指导方针。胡奇才按照纵队首长指示,率领第1团和纵队炮兵连、特务连约600余人攻打日伪盘踞的安丘县城。由于敌情不明,他没有仓促进攻。经试探性攻击,发现守敌火力强大、备战充分,为避免贸然出击造成过大伤亡,他指挥部队撤出战斗,事后纵队首长对他的临机处置予以肯定。

1939年9月,胡奇才改任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委员。期间,他结识了从鲁迅艺术文学院毕业的王志远女士,经组织批准,他们喜结连理。而正是此次结婚,他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原来,胡奇才一直使用胡其财这一名字,向组织递交结婚申请后,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胡奇才同志和王志远同志结婚”。自此以后,他改名为胡奇才。

1940年9月,山东纵队进行第四期整军,所辖部队被编成4个旅和3个支队,胡奇才任第1支队司令员。一年后纵队进行第五期整军,原第4、第8支队合编为第1旅,胡奇才任副旅长,旅长王建安。胡奇才到山东任职后,一直率领部队同日伪军作战,先后指挥大小战斗十余次,歼灭日军数百人。1943年3月,山东军区组建后实施一元化领导,下设6个二级军区,胡奇才被任命为鲁中军区参谋处处长。翌年8月,鲁中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统一部署,决定对日军实施局部反攻。胡奇才奉命参与指挥攻打沂水的战斗。由于他在战前准备充分,战时指挥得力,部队发起进攻后顺利解放沂水,击毙日军31人,俘20人;毙伤伪军200余人,俘伪县长以下800余人。紧接着,他又协助旅长王建安在葛庄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毙伤日军300余人,俘31人;毙伤伪军1000余人,俘367人,另缴获日军野炮1门及大批武器弹药。

1945年5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根据党中央和山东军区统一部署,胡奇才率部对盘踞在山东的日伪军发起反攻作战。6月5日,鲁中军区发起安丘战役。胡奇才奉命指挥第2团包围伪军驻守的临朐冶源据点。驻守临朐县城的日军派出一支33人的小队增援,胡奇才发挥其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在临朐城外伏击了日军小队,日军除1人被俘,其余均被击毙,另有1名翻译官被俘虏。冶源一仗,当地百姓拍手称快,群众还编成歌谣传唱:“胡奇才,真勇敢,指挥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山东军区将军区主力组建为8个师和12个警备旅,胡奇才被任命为第3师副师长,师长王建安。

血战新开岭,全歼国民党军“千里驹”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抽调八路军和新四军各一部挺进东北建立根据地。此时的东北已成为国共双方的争夺焦点。美国为扶持蒋介石打内战,出动第七舰队帮助国民党军向东北运送了两个军。已在秦皇岛登陆的国民党军一部,正沿营口至葫芦岛一线进行登陆侦察。胡奇才随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抵达东北后,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纵队司令员。根据上级指示,3纵的任务是在大孤山、大东沟、庄河、皮子窝一线布防,阻止国民党军队在这一区域登陆。接受任务后,胡奇才立即下部队检查战备情况,组织部队构筑工事,演练打击海上和滩头目标,做好抗敌登陆准备。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2、第3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胡奇才任副司令员。在随后时间里,胡奇才率部参加了沈阳和本溪保卫战。5月,吴克华调任辽东军区工作,胡奇才被任命为4纵司令员。不久,4纵奉命将所辖3个旅依次改称第10、11、12师,随后利用东北暂时出现的休战局面开始对部队进行整训和大练兵运动。

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对我南满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首先消灭或驱逐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尔后集中全力进攻北满。国民党军出动8个师约10万人,分三路向南满大举进犯。当时4纵的3个师分别部署于三个方向,彼此相距100多公里,均处于防御地位,在数量和装备上均无优势。胡奇才对毛泽东关于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指导思想领会深刻,决心集中兵力将国民党军“断其一指”,挫其锐气,使战局发生于我有利的变化。恰在此时,胡奇才接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电报,林彪指示4纵集中优势兵力,以运动战的方法,寻找战机,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上级指示更加坚定了胡奇才的战役决心,他果断命令,以纵队一部在沈安线正面迟滞国民党军前进,通过节节抗击争取时间,掩护我后方机关转移,同时收拢部队,集中主力,在运动中捕捉战机。

◆新开岭战役,胡奇才率4纵共毙敌3000余人,生俘国民党军25师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以下5000余人,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以8个团全歼国民党军1个整师的先例。

4纵的作战目标是孤军冒进之国民党军第25师。该师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半美械装备,善于长途奔袭,故有“千里驹”的称号。师长李正谊是黄埔四期毕业生,虽有一定作战经验,但贪功自大,求胜心切,认为我军不堪一击,急于寻找我主力决战。

胡奇才指挥部队通过主动放弃部分阵地,共毙伤敌1000余人。敌25师占领赛马集后,只留守少量兵力驻守,其主力向凤凰城疾驰。胡奇才当即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赛马集之敌,同时调动敌主力回援,以在其回援途中伺机打击。经过一昼夜激战,我收复赛马集,歼灭守敌200多人。国民党军第52军军长赵公武急令李正谊回师赛马集,以确保本溪侧翼安全。

10月27日,敌回援至距赛马集附近的双岭子地区,胡奇才指挥5个团对其发起攻击,但激战未果。后得知,敌25师力量已得到加强,且装备精良,我在兵力兵器方面并不占绝对优势。胡奇才决定主动撤离,以重新寻找战机。通过重新研判形势,他对兵力部署进行了调整,决心将敌诱至对我有利的新开岭地区予以歼灭。

李正谊不知是计,对且战且退的我军穷追不舍,不知不觉钻入4纵布设的口袋。胡奇才令第10师担任主攻,沿老爷岭、黄家堡子一线从东北方向攻其侧翼;第12师从西北方向发起进攻,占领新开岭以东公路两侧高地以断敌退路。由于山高路滑,行军困难,第10师未按时到达攻击位置,做困兽之斗的敌25师趁机突破我部分阻击阵地,攻占了对战局至关重要的老爷岭阵地和公路两侧制高点。10月31日,总攻开始,第10师数攻老爷岭不下,伤亡数百人,而敌增援部队正在赶来。紧要关头,胡奇才临危不乱,一方面统一思想,坚定作战决心不变,另一方面调整战斗部署并加强一线指挥力量。他命令第10师山炮连从老爷岭当面山头对敌工事实施直瞄射击,命令纵队炮兵团集中火力对老爷岭进行覆盖式打击,命令师、团组织集团冲锋。经过浴血奋战,我军夺回老爷岭,并迅速依托该阵地炮轰猬集于山下的国民党军及敌师部驻地黄家堡子,摧毁其电台并给敌以重大杀伤,敌军顿时溃不成军,士气全无。胡奇才挥师追击,敌25师悉数被歼。

新开岭战役,共毙敌3000余人,生俘敌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以下5000余人,同时歼灭敌增援部队1500余人。是役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以8个团全歼国民党军l个整师的先例,也是4纵成立以来首次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果最辉煌的歼灭战。中共中央给辽东军区发来贺电,中央军委也向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通报了新开岭战役经验,尤其对4纵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有生力量的战略部署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当然也是对胡奇才指挥能力的一种肯定。就指挥艺术而言,胡奇才通过这一战役完成了由战术指挥员到战役指挥员的飞跃。军事专家对新开岭战役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能进能退,进退皆不失主动。有包围有穿插,包围则十倍于敌,穿插则以一当十。既顽强又机动,顽强在攻其一点(关系到全局的点),不及其余;机动在大步进退,伺机歼敌。”

塔山阻击战,林彪点名要他到一线指挥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夏季攻势,渐次拉开对国民党军的战略反攻序幕。胡奇才指挥4纵与兄弟部队一道先后收复通化、连山关、本溪、安东等广大地区。其后,部队进行了两个月的军政整训。9月,时任辽东军区参谋长的吴克华调回4纵任司令员,胡奇才改任副司令员。对这一任命,胡奇才能够顾全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并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之中。

这时,全国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我军对国民党军实施战略决战的条件业已成熟。为适应大规模作战需要,东北民主联军自1948年l月1日起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4纵相应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胡奇才依旧担任副司令员。8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司令部成立,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紧接着,东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拟定辽沈战役作战计划,计划之一是集中兵力攻取锦州和打击增援锦州之国民党军,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联系,将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就地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创造有利条件。

4纵遵照东野命令参加辽沈战役。10月4日,东野命令4纵、11纵等部,在锦州和锦西之间的塔山地区阻击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林彪命令其严防死守,不惜一切代价阻击国民党军援军于塔山一线,争取6到7天时间,掩护我军主力顺利攻打锦州。

塔山,无塔也无山,是一个海拔只有59米的山头,山脚下是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塔山堡(也叫塔山村)。塔山南距锦西不足10公里,北距锦州国民党军外围阵地约30公里,锦州、锦西两城相峙,塔山堡虎踞中央,是国民党军由锦西、葫芦岛方向增援锦州的唯一通道。

我军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游击战和运动战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如今要在一个无险可守的塔山打一场攸关战役全局的阵地战,既无经验可以借鉴,也无取胜的绝对把握。身为4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陡感责任重大。当天深夜,他辗转难眠。他认为,守卫塔山固然重要,但如果守山不守村,就会犯下马谡“失街亭”那样的错误。塔山堡就像我整个防御阵地的门闩,如果失守,就向敌人大门洞开,而守住它则可拒敌于门外。次日拂晓,他再赴塔山阵地视察。他发现守卫塔山堡的兵力只有1个连,随即果断增派兵力,使驻守兵力达到1个营。他还同纵队其他领导一起研究,将兵力在前沿和纵深呈梯次配置。事实证明,这一调整对塔山阻击战的胜利至关重要。

塔山的重要性同样引起国民党军的高度重视。蒋介石抽调4个军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10月10日,国民党军出动3个师兵力在空军、海军掩护下,分多路对我塔山防御阵地发起试探性攻击,打渔山岛被其趁势夺取。该岛虽小,但对防卫塔山意义重大。胡奇才迅速组织兵力于当晚将其夺回,并俘敌30余人。

与此同时,林彪电令4纵,指定胡奇才到塔山前线第12师指挥作战,并命他每天向东野司令部上报情况四次,报告当日敌我态势、人员伤亡和弹药消耗等情况。据胡奇才后来回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被上级直接点名到一线指挥,足见塔山阻击战对辽沈战役全局的重要程度。他接到电令后,立即冒着炮火赶到第12师指挥所,向师领导班子传达上级命令。他要求该师用最好的连队坚守阵地,必须在塔山坚守6至7天,保证我军主力攻下锦州。他再次奔赴塔山堡检查阵地准备情况。他预料敌人会对我防御阵地实施猛烈炮火打击,于是让炮兵对已筑工事进行实验性攻击,结果发现不够坚固,遂立即要求重新构筑,务必使其成为能够抗敌炮火饱和攻击和确保我方兵力生存的坚固堡垒。

在接下来的数日,国民党军像疯了一样对塔山一带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炮弹像雨点一样倾泻在我防御阵地上,以师为单位的集团冲锋一波接着一波。敌人使出所有办法,甚至连敢死队都用上了。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军将士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誓与阵地共存亡,坚决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塔山阵地始终岿然不动。15日,战事进入白热化程度。随着锦州方向的炮声日趋激烈,攻击塔山的国民党军在蒋介石严令之下集中5个师,不顾一切对我发起猛攻,曾数次攻进到第12师前沿阵地,但均被击退。随着锦州方向炮声逐渐稀疏,自知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军放弃了徒劳攻击,垂头丧气地撤了兵。

塔山阻击战作为我军阵地防御战的典范而永载史册。我军广大将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固然起了关键作用,但离不开领帅机关的正确决心和纵队首长对上级意图的积极贯彻,同样也离不开胡奇才等优秀指挥员的靠前指挥。战后,东野司令部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称:“这一防御战之顽强,对我当时攻击锦州,取得调整部署与攻击准备时间,起了决定的作用。”战后,林彪专门邀请胡奇才做客,要他谈谈塔山阻击战的体会。林彪还补充说:“塔山村的那个营放得好,就像一个钉子!”

◆胡奇才接见广州军区工程兵部队。

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6000余人,成功拖住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东进集团,使我主力攻打锦州的作战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这次阻击战中,我军也遭受了不小的伤亡,仅胡奇才亲自指挥的第12师在13日当天就伤亡1000余人。胡奇才对此感触良多,他在回忆录《坎坷的路》中写道:“得天下不易,我们无数先烈换来今天的胜利和平安的日子……他们的事迹永存,他们的英名永存。”胡奇才晚年在客厅悬挂一张宽1米、长1.5米的《塔山阻击要图》,图上不仅详细标注了战役经过,还对敌我兵力态势等要素做了详尽的文字备注。

1949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东野改称第四野战军,4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胡奇才被任命为副军长。这时,他的旧伤再度发作,不得不转至北京治疗。其间,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都向他表达了不同形式的慰问。建国后,胡奇才被任命为辽东军区司令员。1950年8月,东北军区空军司令部成立,胡奇才被任命为副司令员。10月,改任辽西军区司令员。1952年5月,胡奇才入朝参战学习,并临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9军副军长。年底,他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3月,胡奇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他时常深入一线,帮助解决国防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推动技术革新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国国防工程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8年,黄河中游爆发洪水,郑州铁路大桥被冲垮。他遵照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工程兵成功架设起一座浮桥,确保了祖国南北通畅,周恩来总理对此给予高度评价。1975年9月,胡奇才退居二线,任军委工程兵顾问组组长,1985年4月离休。在晚年岁月里,他依然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关心改革开放,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其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之志、赤子之心。1997年7月3日,胡奇才逝世,享年83岁。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