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7-21 17:24 的文章

陕西省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几个特点

陕西省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几个特点

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北部为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接壤,南部为黄土高原。明长城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历史上榆林北部地区曾是蒙古族游牧区,自康熙二十-年(公元1682年)以来,“边禁”政策开始放宽,蒙古族活动范围逐渐向边墙"(明长城)靠近,汉民族的耕植范围也突破长城,深人到毛乌素沙漠蒙古族游牧区。榆林市现存的大量蒙古语地名,即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这些蒙古语地名存在于榆林市明长城以北,集中分布于榆阳区以及神木县北部,其余北部各县亦有零星分布。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如今这里的地名听似蒙古语,但有的地名已经变异的不知所云,亟待抢救和保护整理...........

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组合方式


陕西省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几个特点

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构成,地名的专名是指专用的名称部分,它是识别个体地名的主要标志;地名的通名是指通用的名称部分,它是识别个体地名所属类型的标志。榆林地区现存蒙古语地名由以下几种组合方式组成:

1、蒙古语语素专名+汉语地名通名(蒙汉复合语):

如纳林滩(纳仁)蒙古语意为狭窄的滩地、耳林滩,蒙古语意为长莎草的滩、特漫滩(特迈),蒙古语意为放牧骆驼的地方、木棒滩,蒙古语意为有坟墓的滩)、奔滩(伯日),蒙古语意为腰子形滩地;巴什壕(巴合希),蒙古语意为师傅住过的地方;沙沙梁,蒙古语意为有镇妖小塔的梁地;脑峁界,蒙古语意为碧绿的地段),滩、壕、梁、界为汉语地名

2、形容面积、方位的汉语语素 +蒙古语地名

从原蒙古语地名中,派生出来的,如上纳林、下纳林(陕北人以北为上)派生于纳林滩,上(下)摆言蒿莱,派生于摆言蒿莱(富饶的川壕地)。小(大)壕免,派生于巴汗(依肯)壕兔,分别是小(大)的意思。神木有名的大保当、小保当,同样是这样的。保当意思是灌木丛草滩。

陕西省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几个特点

3、纯蒙古语素地名,一些地名兼有专名和通名

专名一 采当 特拉采当,蒙古语意为种庄稼的地方;贾明(站木)采当,蒙古语意为有大路通过的滩。采当是蒙古语,与柴达木同源,意思是盐度很高的草地。

专名 二 兔 兔是蒙古语的后缀,无实意,“有……”的意思。忽惊兔,蒙古语意为有碱的地方;讨忽兔,蒙古语意为有锅形地的地方;毛盖兔,蒙古语意为有蛇的地方;马家兔,蒙古语意为种麻子的地方;刀兔(多图),蒙古语意为有响声的地方;活力害兔(浩日浩图),蒙古语意为虫子很多的地方。也有不是通名的,比如“大兔兔”是指较大的放骆驼的地方,兔是蒙古语本身的音节,不是通名。

专名三 太,太与兔一定区别。石板儿太(夏吾日图),蒙古语意为沼泽地);活络思太,蒙古语意为有芦苇的地方;乌兰色太,蒙古语意为有杨树的地方)。

专名四 石犁 石犁应该与“锡林”同,蒙古语意为长满草丛的缓坡;木独石犁,蒙古语意为有树的缓坡;超害石犁,蒙古语意为有花斑的缓坡。

专名 五 圐圙 圐圙[kūlüè]蒙古语。蒙古语意为围起来的草场,多用于村镇名,如高圐圙、马家圐圙 。今多译作“库伦”。常用于方言。意思是指土围墙。陕西青海中的风味面食“曲连”,应该与此相同,当地人经常把圆的东西叫曲连。

陕西省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几个特点

4、以“素”结尾的,以乌素(水)结尾的除外。

素并不作为通名。点连素(代日丝),蒙古语意为长芨芨草处、葫芦素,蒙古语意为长芦苇的地方,素的音是蒙古语词本身的一部分,不是通名。

5、以汗结尾的,也非通名,沙子汗(夏子哈),蒙古语意为有喜鹊的地方;哈达汗(哈图),蒙古语意为干旱地。

6、以几达汗结尾的名字 如波罗几达汗(宝日),蒙古语意为褐色的小水泊;哈拉几达汗(杂达哈);蒙古语意为黑色的小水泊;什拉几达汗(夏日),蒙古语意为黄色的小水泊;乌几达汗海子,蒙古语意为吉祥的小水泊。

7、专名 海子 海子(则),到底源自蒙古语、满语还是汉语仍未有定论,但与蒙古语“淖尔”同意可以确定,湖泊、池塘。

8、乌素,表示水;补(卜)浪(拉)(布拉格),表示泉水,用作通名。比如府谷县大昌汗镇哈业乌素村,榆阳区的补浪河乡。

陕西省榆林地区蒙古语地名的几个特点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