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特赦1959》里,功德林的国军高级将领们讨论解放战争中国军指挥得失的问题时,尤其是山东战场的失败,王耀武、李仙洲、叶立三等人都指责陈诚在山东的瞎指挥,导致山东战场的国军频频失败,损兵折将,将国军在山东的优势转变成了被动局面,导致莱芜战役大败。就在大家都在指责陈诚瞎指挥的时候,黄维在旁边冷冷的说了一句,难道何应钦就没有责任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何应钦和陈诚在国军中的地位。就是说,在国军被俘高级将领心目中,他们这些人都不过是受人驱使的鹰犬而已,真正有资格对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全面失败负责任的,不是他们这些人,而是陈诚、何应钦这些大佬级别的人。功德林被俘的高级将领分不同的派系,每个派系都有人被解放军俘虏,所以争吵起来的时候,就会相互指责。比如杜聿明是何应钦派系,黄维、杨伯涛是陈诚一系。

用李宗仁的话说,何应钦和陈诚一样,都是蒋先生的“夹袋中人”,能力平庸,但深受蒋的信任,属于蒋用起来比较顺手的那种人,听话,好用,召之即来,来则能用。所以,蒋在军事方面经常是陈诚和何应钦两个人轮换着用,用一段陈诚,出了问题,就改用何应钦,何应钦出了问题,又改用陈诚。相比于何应钦,陈诚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忠心无限,蒋更为信任。

不过,何应钦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虽然他的派系势力远不如陈诚的土木系那么庞大,但是势力也不小,很多人也是靠他在中枢照顾,才能为党国奔走,效命疆场。比如杜聿明,就非常明确的说,他在中央的关系,全靠何应钦。陈诚上来了,他就靠边站,陈诚下去了,何应钦上来了,他就又能出来指挥部队了,受到重用。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在东北连战皆捷,后来受挫,国军统帅部改用陈诚取代杜聿明,陈诚在东北连吃败仗,连电请辞,何应钦就又出来了。基本上是陈诚与何应钦的二人转。

北伐和抗战时期,何应钦都是中央军当仁不让的二把手,不过1930年以后,陈诚的地位就上升得很快,但这时候陈诚还没有资格和何应钦相抗衡,资格和势力都还小了些。到抗战时期,陈诚的地位不断提高,在一些重要的关键时刻,陈诚实际上都是蒋的化身和代表。比如1941年宜昌失守之后,西南大震,关键时刻,陈诚就被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从第五战区中划出了一部分,由陈诚负责保卫重庆外围,这样蒋才能放心一些。

何应钦在北伐时期是蒋最信任的高级将领,随着陈诚的地位上升,蒋对他的信任开始有些减弱,但还不明显。到西安事变的时候,国军群龙无首的局面下,何应钦一度成为中央军的中心,这时候他明知中央军强攻可能导致张杨撕票,他却还是下令空军轰炸,并组织了讨伐张杨的司令部,准备武力进攻,欲置蒋于死地。也是因此,西安事变过后,蒋对何应钦的态度大变,成了既用又防,既疑又用。但相比白崇禧等人,蒋当然还是更愿意相信何应钦。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