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和别人闲聊十大元帅,说起了贺龙元帅,似乎对烟斗帅不屑一顾。以为烟斗帅也就是凭着南昌起义总指挥的资历坐上了开国元帅的宝座。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其实,以单纯的战功论开国元帅,本身就是个误区。且不说烟斗帅曾经的资历(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红二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等),仅凭其在抗战中,率领八路军120师,创建晋西北根据地,并紧紧扼守住延安的大门,确保陕甘宁边区的安全来说,对中国革命,对中共以后取得完全的胜利,就功莫大焉。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9月,周恩来到山西与阎锡山多次会谈八路军入晋配合作战事项,提出在第二战区建立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贺龙率八路军120师奉命抵达岚县、岢岚一带。并指挥了战史上著名的“雁门伏击战”,并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中共组建晋西北临时省委。

1938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示,贺龙令麾下120师选派358旅715团、师直骑兵营第1连组成120师大青山支队。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1938年8月1日,从五寨出发,挺进大青山,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这是一个很少提及的,却是很重要的根据地,在今天的内蒙,当时的绥远地区,是唯一正面对抗伪蒙疆政府和日军驻蒙兵团(日军第26师团)的中国军队。大青山抗日,是晋绥地区(今内蒙古辖区内)一颗铁钉,即便在日伪军扫荡最严酷时期,依然有中共游击部队活跃在该地区。可以说,它也是中国抗日的一面飘扬的旗帜。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阎锡山反共)爆发后,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滕代远从陕北来到晋西北,统一指挥八路军和新军反顽作战。

1940年5月,反顽战役胜利后,晋西北地区结束了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局面,成为完全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为统一协调三个地区的党、政、军、民各项工作,共同粉碎日军“扫荡”,巩固与扩展抗日根据地,中央决定成立由贺龙的120师和晋西区党委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作为统一领导三个地区党、政、军各系统的最高领导机关。贺龙任书记,关向应为副书记。贺龙并任晋西北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该地区的中共军事力量。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1942年5月,中央决定在晋西北成立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直属中央领导。成立后的晋绥分局统一领导晋西北区党委、晋西南工委、绥察工委(大青山地区)三个地区党的工作。书记关向应,副书记林枫。遂形成了拱卫延安的晋绥边区   

晋绥边区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面积并不固定。

1942年极端困难时期,只能控制几个完整和不完整的县,人口不足百万。在面积最大时,达20万平方公里,南北纵长2000余里,东西横广500余里,辖晋西北、晋西南和绥远大青山地区的75个县、600多万人口。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而晋绥边区在抗战史和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可以概括为四句话:阻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保卫中央。

首先,其为中共中央和延安的安全保障线。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与坚持,不仅给日伪顽以沉重打击,始终巍然屹立在黄河以东,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难于逾越的屏障。整个抗战期间,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就战史记载,1937年10月-1945年9月,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和晋绥军区部队共作战10114次,毙伤日伪军100740人,俘日伪军18389人。而晋绥边区民兵配合正规部队和单独作战18718次,毙伤日伪军7733人,俘虏日伪军17876人;中共抗日指战员牺牲也高达13700余人。

其次,晋绥边区是陕甘宁边区的物资供应线。晋绥边区所辖范围大多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特别是日军的“扫荡”,使地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当时,晋绥边区党政军本身的粮食供应就相当困难,食盐、棉布等生活用品奇缺。边区军民利用战斗间隙进行生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荒种田,纺花织布,开办工厂、作坊、商店等。累计开办煤矿、铁矿、铁工厂、造纸厂、皮革厂、制毯厂、被服厂、纺织厂、制鞋厂等82个,开办油坊、粉坊、豆腐坊、盐场等124个,制药厂5个,开垦荒地196万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节衣缩食,为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提供物资保障。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仅1946年-1948年,晋绥边区财政给延安中央和西北财政援助资金39211.94亿元(西农币,按1947年标准,折合银元约2亿余元),占到边区财政总支出的73.69%;支援陕甘宁边区粮食19.2万担,占到边区供粮总支出的13.74%;累计支援人工1255.9万个、畜工183.1万个、车工20.8万个,折米4866.5万担。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晋绥边区还是延安与华北、华东、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和苏联、蒙古联系的战略交通线。根据中央指示,晋绥边区建立了三条主要交通线:

北线,由兴县经岚县、静乐、忻州、崞县到晋察冀边区的北岳二分区。

中线,由兴县经临县、方山、交城、清源、太原、徐沟、太谷、祁县,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二分区。

南线,由兴县经过临县、方山、交城、汾阳、文水、平遥进入晋冀鲁豫辖区的太岳一分区。

其中山西吕梁的兴县成为连接这三条交通要道的重要枢纽,以兴县向西出发,西经黑峪口过黄河,经葭县、吴堡、绥德、清涧到延安。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这三条交通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中央物资供应;安全接送刘少奇、聂荣臻、吕正操、彭德怀、陈毅数千名干部和领导往来于延安与华北、华中根据地;安全接送白求恩医疗队到抗日前线;安全接送美军观察组、外国记者团等国际友人参观访问晋绥、晋西北;安全护送抗日军政大学总校东迁晋察冀敌后;安全护送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到达陕甘宁边区;最为重要的是,接应护送几乎所有的中共七大代表过境,安全抵达延安参加七大;协助安排中共中央机关向平山转移;及时中转中央与各地的电报。

「红潮」贺龙的元帅不是白来的,抗战中,其辖下的晋西北地区贡献

烟斗帅在抗战中率领120师,晋西北军区和晋绥军民(当然,非他一人之力,还有很多如关向应等中共高级领导的合力指挥,广大军民的众志成城),牢牢的扎在黄河以东,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仅凭此功,授衔元帅,绰绰有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