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1-29 16:31 的文章

从明星到演员,该撇去多少秀

原标题:从明星到演员,该撇去多少“秀”

  “成为明星,是所有演员毕生的梦想。”这话听上去没毛病,但“演员”和“明星”,内涵和价值大有不同。

  “明星”的属性更接近商品,可以定价、炒作,也可以雪藏;而“演员”是一种职业,强调专业属性,和艺术领域其他专业的从业者并无二致。举个例子,画家的画作可以放到拍卖行作为商品去拍卖,但画家可以被当作商品拍卖吗?演员的作品,就是他们塑造的艺术角色。演员创造了一部部影视、戏剧作品里的鲜活角色,并因此获取与之相称的酬劳。

  另辟蹊径的“多、快、省”明星生产流水线

  资本世界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而表演艺术的特殊之处恰好在于——创作者、创作工具、作品的三位一体。精明的商人利用了其中的兼容性和模糊性:如果是拥有成名作的演员,就千方百计榨取其成名角色的品牌溢价;如果是尚无成名作的新人,就想方设法制造其个人颜值的商业价值。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演员的私人生活也成了不可多得的“卖点”,被打包成一个个贴上“明星”标签的大礼盒。资本世界并不在乎明星和演员之间的分野,只把一切纳入商品范畴进行计算,简单粗暴,却效益倍增。而演员一旦成为明星,往往意味着享受常人难以企及的红利、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品牌标价起起落落如同过山车。观者羡慕明星的光鲜,却难以体会演员身不由己的苦楚,明星和演员两者集于一身,因此悖论重重。或许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异化”。

  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界竞相推出明星真人秀节目。这些热火朝天的演员“秀”场,除了让资本赚得盆满钵满,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来说却无甚裨益。因为,透过各种演员“秀”的眼花缭乱,可以触及的真实质地,还是一条另辟蹊径的“多、快、省”明星生产流水线。何谓“多”?影视寒冬,拍片不易,档期充裕的演员们走马灯式转悠于各个真人秀剧组,好不热闹;何谓“快”?那些已拥有作品和名声的资深演员,自带IP和话题。那些刚出道的年轻演员,自带颜值和粉丝流量。明星真人秀节目以“纪录手法”之名,行“碎片化剪辑”之实,结合当今观众热衷的在线短视频浏览习惯和热门话题导入方式,快速传播,毫不费力;何谓“省”?选取讨巧的场景,辅以简单的脚本,综艺制片不必如影视制片那样大动干戈,集大量财力、人力和技术,花长久的时间,去完成一部作品。

  真正有意义的表演探索过程被忽略了

  明星生活类真人秀,在观众的目光里渐已失去新鲜劲,产生了审美疲劳。如今,流行的节目是演员竞技类真人秀。值得肯定的是,《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等表演选秀节目,努力强调演员这个职业的专业属性,较为真实地还原了职业演员的艺术创造过程。观众的弹幕评论,也同步见证了这些演员表演秀节目对演员职业属性的看重或追求:“演技这个原本模糊的概念,如今有了更清晰的专业分解。”“演员这个原本神秘莫测的职业,再也不能简单地形容为‘老天爷赏饭吃’,它需要文本解读、情感体验、身体记忆以及艺术实践过程中的不断试误……归根结底,演员操持情感逻辑,用身体语言探索人性世界,专业精神贯穿始终。”“这些节目也同时展现了演员现有的职业困境和职业诉求。”或许,观众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演员们在真人秀里“务”起了“正业”,再也不用开餐馆、游山玩水、带孩子了……让“明星”回归演员本行,这是节目的核心看点。

  一般来说,演员本行的正常工作状态,约等于80%的排演加20%的秀。演技的提升、角色的深入,建立在日复一日的排演之中,而导演“讲戏”和演员“试误”这两个环节,则是专业性的集中体现。如同滑冰运动员一圈一圈地试滑,滑道上的印痕才是“深入”的证据,这一过程本身其实是枯燥的,且并不适合“秀”。《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设立的“创作间”和《演员请就位》中的“排练厅”,着力于体现表演创作中最珍贵的专业排演环节,但为了回避表演创作本身的“枯燥”过程,作了一定的压缩和改造。《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排练环节更似节目的点缀,且重点铺陈演员抱病工作的敬业精神。相比较而言,《演员请就位》的优势在于“导演讲戏”,体现了陈凯歌、李少红等著名导演的专业素养,通过他们在排练环节的分析解释,为观众普及了诸多表演艺术的专业知识。但平心而论,该板块并未充分展现演员的表演创作及试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