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11-24 17:30 的文章

乌镇5G自动微公交“一票难求”

“5G自动微公交”是全国首款在城市开放道路混杂交通下,能够无人干预、自动驾驶的量产小型公交车。

  “昨天就约满了。”10月21日一早,记者在乌镇预约乘坐首次在国内亮相的5G自动微公交——在会场周边的公共道路上,由无人驾驶公交车提供接驳服务。不料,相关志愿者说,每天10个车次、每次10人的乘坐名额,早已被“秒杀”。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类似5G自动微公交这样的热门展项还有很多。它们有的代表了新技术落地的成果,有的则代表了创新企业对未来的思考。

  智能驾驶真的来了

  哑光金色车身配黑色车窗框、单边双开门设计,5G自动微公交的外观与10座小型公交车相似,不算出众。不过,这是全国首款在城市开放道路混杂交通下,能够无人干预、自动驾驶的量产小型公交车。它与普通公交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全身布满了传感器。

  据车辆运营方介绍,通过这些传感器,5G自动微公交既能“眼观六路”——识别200米内的行人、机动车辆等,在100毫秒内作出反应;又能“耳听八方”——通过车路云协同智能系统,掌控公里级范围的道路信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后,微公交能综合作出避障、变道、减速、刹车等合理且安全的快速反应,并在遇到堵车、交通事故、极端天气等复杂情况时,由云端指挥系统参与处理,给出车辆最优行驶线路,充分提升交通效率。

  虽然没有坐上5G自动微公交,但记者还是采访到了乘坐过微公交的乘客。据他介绍,在整个乘坐过程中,车辆行驶比较平稳,而且可以明显看到,微公交车与前车的车间距比人工驾驶要远,如果前方停车,“微公交”的制动距离也会更长、停车更平稳。

  乌镇推出5G自动微公交示范工程,除了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与会者“尝鲜”,也是为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前提,以“5G+智能驾驶”为核心的长三角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建设示范是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能够起到技术突破、产业引领转型升级的良好效应。通过“5G+智能驾驶”示范应用,长三角将率先打造贯穿5G、智能、车、路、云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实现L4级别智能驾驶的安全可商用运营,并且融合支撑L0到L3各级车辆,综合解决城市交通的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模化的商用示范,拉动5G、智能、车、路、云等相关万亿规模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

  其实,除了5G自动微公交,部分参加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观众还发现,智慧公交在乌镇所在的桐乡还有新亮点:作为场外展示项目、也是长久运营项目,桐乡恒通公交集团与高德地图合作,为桐乡公交车和站牌赋予实时告知能力。第一期有475辆公交车、58块电子站牌变得“聪明又贴心”:等候公交车时,游客和居民可以通过高德地图、桐乡公交App或公交电子站牌,直观查看每辆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和距离,彻底告别埋头等车,体验更加高效的绿色出行。

  从不同维度“读”懂人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还有很多互动项目与5G自动微公交相类似,吸引观众争相体验。

  展会入口处的5G机器人钢琴协奏几乎让所有人驻足:两台工业机器人机械臂默契配合,演绎了一曲《茉莉花》;演奏终了,机械臂还像真人演员那样,举起“手”来,向周围的观众致谢。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5G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5G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能力,机械臂能像人一样,不仅完成精密工作,而且协同配合。

  “机器人为你画画”“机器人为你写诗”“机器人为你配乐”……这些异曲同工的互动项目来自不同的参展商,但核心一致:人工智能通过捕捉互动者的肢体动作、脸部神情等,再与后台存储的不同绘画风格、诗歌体裁、音乐类型相匹配,输出属于互动者独一无二的互动效果。提供“机器人为你配乐”的阿里巴巴展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设计是为了让更多的普通人看到,人工智能可以从不同维度更好地“读”懂人,在此基础上,就有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体现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上。

  也有些互动项目引发深思。在中国电子和奇安信的联合展台前,参观者排着队等候“换脸”,却发现“丢脸”的后果很严重:只要体验者进入人脸识别系统覆盖的范围,脸部就会被替换,不论体验者使用什么表情,出现在屏幕上的都是“换脸”后的结果;而且“换脸”结果可以骗过部分人脸识别系统,进入用户的私人账户。

  记者上场体验也发现,除了用系统内置的照片“换脸”,就算随机拍摄一张“路人甲”的照片,也能在数秒内将他的脸换给“路人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