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1-09 00:22 的文章

向着幸福,奔跑!——脱贫攻坚中的冬日暖心事

原标题:向着幸福,奔跑!——脱贫攻坚中的冬日暖心事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向着幸福,奔跑!——脱贫攻坚中的冬日暖心事

  开栏的话:2020年,贫困远去,幸福走来。在山川、在城边、在田野、在企业,我们聆听寒冬里你的小确幸,感受你脱贫致富的大欢喜;我们记录你坚守岗位奋斗的新作为,见证你追逐梦想开创的新天地。这一年新春,我们与你满怀期待,一起昂扬向前。

  自1月7日起,新华社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陆续推出记者发自一线的报道,吹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充分反映广大干部群众一鼓作气、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充分展现祖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

  新华社记者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之年。

  春节临近,新华社记者深入巴蜀深处、大别山区、三晋大地,倾听贫困户们的新春愿景,了解他们的新年新喜,听他们讲述一个个暖心故事。

  悬崖村不再蜀道难

  三面环山,全是悬崖绝壁;一面依水,金沙江支流西溪河流淌而过。与世隔绝了50多年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布洛哈村终于不再是“高山深谷”——不久前,供村民们进出的悬崖“摆渡车”开通了。

  和村民阿达么友杂一起,记者登上“摆渡车”进村:人们坐着封闭轿厢横跨西溪河峡谷,脚下400多米深的悬崖,不再令人生畏。

  “以前出去一趟要4个多小时,走悬崖上的山路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跌下去。现在出去只要20分钟。外面,还有往返县城的公交车。”阿达么友杂说,今年春节,她终于可以带着两个孩子去县城转转。

  小小“摆渡车”,承载着村民迎接新生活的希望。

  村支书吉列子日说,全村65户253人,目前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82人,交通成为限制村庄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在出村方便了,大家的日子更有盼头了!”村支书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村里正在引导老百姓发展特色产业,已经修建黑山羊养殖基地680平方米,种植100亩芒果,种植无刺花椒苗6300株……

  除了“摆渡车”,一条通村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中。

  以前因村子位置险峻,大型机械设备上不去。如今四川路桥集团租用重型直升机吊运了大型机械设备到村里。

  “我们现在白天黑夜赶工。”伟木村村民布日小火在修路工地上干活,他有亲戚在阿布洛哈村,路修好了,他要带着老婆回村走走亲戚。

  这个春节开始,“悬崖村”不再“蜀道难”。

  好政策才是“改命方”

  辣椒红、腊肉香,隆冬大别山透着年味。游客们乘着大巴车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感受传统村落的宁静古朴。

  给自家新房挂上红灯笼,70岁的陈泽申袖着手,来到自己的老屋门前。这幢土坯房有些古怪:原来的正南朝向的大门一侧被水泥封住,新屋门不当不正开在东南角。一些游客不解,上前探问缘故。

  陈泽申笑着说起自己“改门”的故事:十多年前,独子去世、儿媳改嫁、老伴一病不起。陈泽申手足无措,请来“风水先生”。

  “穷改门,富迁坟,你这门朝向有问题!”依着迷信“先生”的意见,陈泽申拆墙砌砖扒门。

  改门并未改变命运:老伴撒手人寰,剩下陈老汉和未成年的孙子,形影相吊。

  风水先生都没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不久,脱贫攻坚战打响。陈泽申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队给他制定了帮扶计划。

  依靠光伏发电、贴息贷款养羊等项目,陈泽申和孙子的生活悄然生变。年底一算账,单养羊他就挣了1.2万元!尝到甜头的陈泽申又养起乌骨鸡、种上天麻。

  游客询问,还信风水不?老陈笑答:“风水先生那门道是空的,扶贫好政策才是脱贫真门道!”

  2017年,收入突破3万元的陈泽申主动申请摘掉贫困帽。脱贫的老陈又在村里的扶贫茶厂当上了炒茶师。孙子在合肥工作,月薪8000元。

  这个春节,他计划着杀一头年猪,爷孙俩好好庆祝一番。谈到新年心愿,老陈咧开嘴笑:“多攒点钱,给孙子买房娶媳妇!”

  靠政策、靠努力,老陈赢得改变命运的一场翻身仗。

  庆丰年好日子如歌

  宁夏银川闽宁镇。46岁的农民高润弟在舞台下背着歌词,为公司年会做节目彩排。她要演唱一首讴歌新时代的歌曲。

  平时在村里说话都没大声嚷嚷过的她,却破天荒地主动报名登台亮相。虽有些紧张,脸上却始终溢着笑。

  这个春节,她心里格外踏实,忙碌了一年,她终于有了人生第一笔存款。

  “用存折存的,虽然钱不多,但心里不慌了。”高润弟有些腼腆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