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对于“鱼”,中国老百姓绝不陌生,过去节庆时分总会有一道与鱼有关的大菜,“鱼”在过年有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期望,可以说“鱼”,在老百姓餐桌上经常出现。

但是最近“鱼”出现了一个重大改变:“长江禁渔十年”。

政策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到底为啥要禁渔?

当然,禁渔十年,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这关乎很多人的生活,从2006年最早提出“禁渔十年”的提议,长达13年,终于在2019年落地。

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如今政策落地,但保护长江鱼,仍然任重道远,并不是落地就算完事。

曾在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队考察到的江豚数量有1800头左右。江豚处于生物链的顶层,它的数量能够很好的反应长江鱼群的情况。2012年,江豚锐减到了1040头,这意味着保护江豚的速度似乎赶不上种群下降的速度。

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鲸类物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被称为长江生态“活化石”。瞧着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这个数据,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科组副研究员郝玉江心里无比震惊。江豚数量减少,反应出了食物匮乏,长江少鱼。

据统计,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了如今不足10万吨。而对于渔民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便一撒网,就能捕到单条三四十斤的鱼,甚至曾出现过100多斤的鱼,但这些年,鱼个头越来越小,最大的也就一二十斤。至于一次撒网捕鱼的数量也是减少了许多。

品种减少,鱼量减少。曾经的江豚、中华鲟、鲥鱼、鳤鱼、鯮鱼等难见其踪迹。整个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骤减,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江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鱼类有424种,光是长江特有种类就高达170多种。

在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致使青、草、鲢、鳙,四大经济鱼类,如今的繁殖数量也越来越少。若是不采取行动,这不仅仅是人类“无鱼可吃”,长江里的珍稀水生生物也是如此。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变化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且江豚种群则持续偏向于产生更多的雄性后代,由此造成了其种群的快速衰退。

这就是为什么要“禁渔”的原因,可能有人会问,时间上为什么选择“十年”?

在时间上的选择,也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以四大家鱼为代表,长江主要经济鱼类性成熟的时间是3至4年,10年禁渔,将为多数鱼类争取2至3个世代繁衍,缓解当下长江鱼少之困。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尽快恢复长江的生态,相关部门也将开展人工投放鱼苗等增殖放流的措施,该措施也将是拯救长江水生生物的手段之一。不过,人工投放鱼苗也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这样的办法也是迫不得已。

希望,长江早些能够恢复生态,这样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守护好我们的金山银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