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9-12-07 11:27 的文章

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武汉大美生态画卷渐次铺展

原标题: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武汉大美生态画卷渐次铺展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武汉篇

  优化建设长江主轴,将长江主轴武汉段打造为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按照交通轴、经济轴、文化轴、生态轴和景观轴“五轴一体”的功能布局,武汉滨江空间建设得到提档升级。长江主轴武汉段成为展现武汉城市风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世界军人运动会参赛队员和来宾所广泛称道。

  武汉长江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工程——武青堤段从全球92个城市的17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成为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此奖的获得,标志着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得到了国际认可。

  2014年5月,武汉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江宁河美,岸定湖清,供优排畅,人水和谐”的城市发展蓝图由此绘就。多年来,武汉以6大任务、10大行动为落脚点,探索出一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大美生态画卷渐次铺展。

  水资源保护篇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成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后,武汉迅速行动起来:编制《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5-2017年)》;成立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试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责任主体年度绩效管理目标,印发《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把水资源消耗等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各级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顶层设计,按照“一个城市一张蓝图”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新要求下涉水规划体系框架,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要求,完成《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15项涉水专项规划。

  建成什么样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武汉高点站位擘画“一核、两轴、四片、百湖”的水生态建设总格局:打造中心城区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区,依托长江和汉江两条生态轴带,构建大东湖、大汉阳等四片生态水网,全面保护市域范围内166个湖泊。

  着眼大格局,以大担当融入大战略。3年来,武汉市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与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相结合,创新治水模式,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为重点突破口,大力推进源头治水、系统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形成了一套控制性优、操作性强、协调性好的绿色发展实施体系。

  “通过四水共治,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让市民共享治水兴水发展成果。”武汉市水务局负责人说。

  牢固底线思维,创新实施生态补偿。2016年武汉确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发展底线,做到不符合准入要求的项目零审批、零进入;2017年在全国首创实行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按长江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科学设置了13个监测断面,实行水质“改善奖励”“下降扣缴”的生态补偿奖惩措施;2018年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生态补偿的意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愿景有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推进“三长联动”,聚焦河湖突出问题。2011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实行“湖长制”,明确了湖泊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试点期间,武汉市委、市政府将创造性开展河湖长制列为重点深化改革任务之一,率先提出推进‘三长联动’工作机制,即完善以官方河湖长为主导的全方位治理管护责任体系,健全以民间河湖长为主体的全社会监督参与体系,建立以数据河湖长为支撑的全天候智慧治水体系。

  “我们实行‘三长联动’,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化和部门化界限,汇聚社会力量,强化科技支撑,真正解决区域内河湖管控乏力难题。”武汉市河长办负责人道出了“三长联动”的高明之处。

  据了解,在完善以官方河湖长为主导的全方位治理管护责任体系,健全以民间河湖长为主体的全社会监督参与体系的同时,武汉初步建设完成了一个中心、二张网络、三个门户、四个平台、多个系统的“智慧水务”综合体系,以数据河湖长为支撑,为全市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智慧化的管理手段。

  2018年4月,武汉市下达第1号河湖长令:结合迎汛备战、河道清障、排水疏捞、黑臭水体治理和重点水体水质提升等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春季碧水攻坚战”,深入推进全市新一年河湖长制工作,覆盖列入河湖长制河流、湖泊名录的所有水体,做到“三清三无”和“三查三打”。随后,又下达第2号河湖长令,开展以“四大行动”为主体的碧水保卫战“清流行动”。新一轮的“长江大保护战役”正式打响。

  水环境治理篇